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大蒜的營養與食療

大蒜是一種調味香辛類蔬菜,原產意大利西西里島。據史料記載,3000年前夏商王朝已引種野生小蒜,直到2000年前西漢時代,才由張騫使臣自中亞經「絲綢之路」從西域大宛國帶來,因來自胡地別稱「葫蒜」,可謂菜中「舶來品」。可見南北朝梁·陶弘景《本草經集注》中稱「葫」為大蒜,是蒜的原由。
  若溯其食用史,別有一番趣典,古梵文中,早記有大蒜作藥用之功,得歸功古希臘史學之父「希愛馬德」,描寫古人懂得食蒜有強氣力,祛瘟疫作用。公元5000年前,巴比倫國王嗜蒜如命,令臣民為宮廷膳房進貢大蒜,以備烹調各種菜餚,舉國上下以食蒜為榮;公元4000元年古埃及國王庫夫,為造好自己陵墓「大金字塔」,以免36萬勞役奴隸染上瘟疫,食飯時必食生蒜數枚,以祛瘟、除毒;曾於14世紀埃及國王卡門墓中,競發現有大蒜陪葬物,證實古埃及人早已懂得用蒜療病,防腐之功。我國南宋葉夢得《避暑錄話》上曾論述以蒜療病趣典:「有人暑月馳馬趕路,落馬墮地欲絕,急命人以蒜汁灌下,頃刻而醒……」,故唐宋時官差信使出遠門必帶些大蒜以達驅病消災強身之用。以蒜療病,在中醫中也早有論述。在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上說它「生辛、甘溫」;《本草綱目》上載:「性溫、味辛、有散寒、化溫、殺蟲、解毒、治感冒、鼻塞、肺虛、久咳抗菌、止痢」之功。另外,像《唐本草》、《食療本草》、《名醫別錄》等,都有這方面藥功論述。據資料載,斯勘第納維亞人,航海時都備帶大蒜,以強身祛病,精力旺盛。所以在十字軍東征中,大蒜亦隨之帶往歐洲。

  大蒜為百合科,皮色有紫、白2種,均具辛辣,芬芳且含較高營養價值和較多礦物質。據測100g青蒜含鈣30mg、磷41mg、鎂18mg、納19mg、鐵0.6mg,若以100g鮮蒜瓣來算,則含蛋白質4.4g,糖類3.3g、脂肪2mg、尼克酸0.9mg,核黃素0.03mg、硫胺素3.7mg及VB10.24mg、Vo3mg和18種氨基酸,尤為重要的是蒜體內還含有一種白色油脂性液體「硫化丙烯」[(CH2CH2H2)2S]和大蒜素,具有非凡的抑殺多種有害細菌、真菌的作用,諸如痢疾桿菌、大腸桿菌、枯草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白喉桿菌、霍亂弧菌,甚至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,這是由於蒜體中「蒜氨酸」在特有的「蒜?」活化作用下起著強烈的?反應,將蒜氨酸分解為蒜素,殺滅有害細菌、真菌。據國外最新報道:硫化丙烯中的硫和雙鏈物,其化性無比活躍,是多種病菌的致命「剋星」,這是因為它獨具細胞滲入功能,可干擾病菌正常代謝機能,而失去活性。

  近年來醫界研究:蒜辣素分子中氧原子可與細菌生殖時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「巰基」牢固地結合在一起,變成非活性物質,干擾病菌正常代謝活力,從而殺死病菌,故而大蒜被稱為:「天然廣譜殺菌素」、「地裡長出的青黴素」。臨床試驗表明:1份大蒜素對85000~1250000份水,可將葡萄球菌、傷寒桿菌……等殺死。另外,大蒜中含有的 「鍺」元素含量雖僅佔7.5/10000,卻可抑制致癌物質「亞硝胺」,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,同時兼抗衰老作用。大蒜中含有的「硒」元素是「谷胱甘?過氧化物?」(GSH-PX)的主要成分,其抗氧化能力,要比VE高幾百倍,可防止細胞過度氧化,保護細胞膜增強「免疫力」,抑制癌變。據山東醫科院資料:年食生蒜3kg以上的人與低於此數的人相比,胃癌率競降低1/3。故當今世界將蒜體中鍺和硒稱抗癌「主力軍」,毫無誇張之處。

  近年來國外新研究發現:大蒜是一種對心臟病活動有益食物,它可治療心臟和循環系統疾病,諸如靜脈炎症、血凝異常等。大大減少心腦疾病發作機會。但是大蒜也非完美之物,《本草綱目》指出,大蒜「久食傷肝損眠」,多食則會動火耗血刺激胃粘膜,故而陰虛火旺、目疾、口齒、喉舌疾者宜忌食。不過能適當適量食些生大蒜可起到防病療疾之功。
返回列表